外贸数据作为今年首份经济半年报率先出炉。昨日,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正式对外公布了我国今年1-6月的进出口情况,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1.13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下降3.3%,进出口仍然呈现出“双降”态势。而在业内看来,想要拉升下半年的贸易曲线,政府出台的一系列降低贸易成本的新政还需加紧落实。
进出口“双降” 三季度压力犹在
上半年的进出口数据不出所料地呈现出“双降”的态势,其中,出口6.4万亿元,同比下降2.1%,进口4.73万亿元,同比下降4.7%。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上半年的进口总额已经相较2014年同期下降了15.5%,不难看出,进口所背负的压力始终有增无减。
6月单月的进出口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。数据显示,我国6月出口同比增1.3%,高于预期1个百分点,但进口却同比下降了2.3%,较大幅度地低于此前多方猜测的1.2%的预期。
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,进口方面的压力主要体现在整体经济下行,对外的需求就会有所减弱。此外,国内在一些奢侈品和消费品方面的进口不如以往,跨境电商由于新政的到来也对进口产生了一定影响。
出口的表现虽然要略好于进口,但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。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先导指数在经历了三个月的低位波动后在4月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,但紧接着就遭遇了连续两个月的回落。在业内看来,这表明三季度我国出口仍然要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。
高端产品出口增长助推贸易转型
上半年出口压力能得到一定缓解,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机电产品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表现。另一方面,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仍然保有一定的竞争优势。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1.34万亿元,增长0.4%,占出口总值的21%。
虽然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,但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玉梅也指出,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已经有所下降,这也证明我国贸易结构转型升级仍在调整过程中。
再具体到进口方面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铁矿石、原油、铜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量保持增长,原油、钢铁等产品的进口量则略有下降。与此同时,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下跌了8%,其中,原油、成品油、煤的下跌幅度同比都超过20%。
对此,黄颂平也表示,尽管进口价格仍然是拖累我国进口值下降的主要因素,但进口价格跌幅的收窄同样也使得进口总值的降幅趋于收窄。
降低贸易成本新政需尽快落实
在全球需求不振的外部环境下,提高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,增加产品竞争力是业内普遍认同的稳定外贸增长的抓手,同时新型贸易形态的扶持政策也应加快落实。
黄颂平就表示,今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复杂,下行压力仍然较大,但促进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释放,外贸企业也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、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、积极培育新优势等方式应对外贸下滑压力。
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研究室主任张建平也表示,“外贸企业首先应自身苦练内功,自主控制生产成本,提高产品竞争力。近年来,中国关于贸易便利化文件中的新政策不断细化完善,但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贸易便利化方面还有很大差距,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具有较大的潜力”。
应对外贸下行的压力,尽快落实政府关于降低贸易成本的新政策是关键所在。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指出,从整体来看,国内企业降低贸易成本主要通过三个方面,一是通过提高审批效率使制度成本明显减小,二是国内产业链的完善促进物流成本的降低,三是对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优化,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。
此外,在我国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,逐渐扩大高端消费需求、内需质量以及差异化投资也是促进外贸发展的重要手段。“比如新兴行业中的清洁能源、新材料、生物制药、军工等高科技行业就将得到国家鼓励。”李玉梅表示。